朱文馨寒假杨绛系列阅读成果
2015-05-02 15:39:39   来源:   评论:0 点击:

本文章为朱文馨的专题研究成果
     
  2015年寒假阅读专题↑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平淡文字背后的美
    《我们仨》的一开始就给我留下了很大的疑惑,也更加吸引我们去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。开头写道:钱钟书与钱瑗嬉戏、玩耍,突然一个电话打进来,让钱钟书明天上午到山上开会。果然,第二天就有“一辆大黑汽车”把钱钟书拉走了,不知开到哪里去了。杨绛只知道去开会,其余一概不知。钱钟书已经很老了,为什么还要开会?及至钱钟书打来电话,钱瑗在笔记本上急急地记录,口里就是“嗯……嗯……嗯……”杨绛看不懂钱瑗天书般的字,钱瑗又急急地走了。等杨绛和钱瑗一起看到钱钟书,事实的真相将要大白时,作者却说这个地方叫“古驿道”。钱钟书在这里干什么呢?这是什么地方,开什么会?为什么又乘船了?钱钟书在船上声音微弱,断断续续诉苦:“他们把我带到一个很高很高的不知哪里,然后又把我弄下来,转了好多好多的路,我累得睁不开眼了,又不敢睡,听得船在水里走,这是船上吧?”原来当事人自己都不知道啊!之后,杨绛每天看望钱钟书时,什么都不问,她说:“我切记着驿站的警告。我不敢向钟书提出任何问题,我只可以向他讲讲他记挂的事。”为什么杨绛住的古驿道上的客栈有这么多规矩?我觉得非常困惑,太多的问题我解不开。
    读了夏墨写的《最贤的妻,最才的女,杨绛传》后,我终于知道了我这些疑问的答案。原来,这个古驿道就是钱钟书最后所住的医院,他在的三一一号船,就是他生病期间在北京医院北楼的三一一室。那古驿道上安排的一站又一站的客栈,就是杨绛每一次的挽留与不舍。医院探望的时间有严格的要求,她在客栈里看到的警告和规定,其实就是医院的警告和规定。最后女儿走了,钱钟书不见了,其实就是他们“老掉了”。
    我很佩服作者能把生死离别写得这样别有意味,我能生动地感受到她的悲痛。正如书中所说:“我的手撑在树上,我的头枕在手上,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,直涌到喉头。我使劲咽住,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,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。只听得啪嗒一声,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。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。我痛不可忍,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东西揉成一团往胸口里塞;幸亏血很多,把滓杂污物都洗干净了。我一手抓紧裂口,另一手压在上面护着。觉得恶心头晕,生怕倒在驿道上,踉踉跄跄,奔回客栈,跨进门,店家正要上锁”。
《我们仨》全文都是采用顺序的说明方法,分成三个部分:第一部分,钱钟书生病了。第二部分,钱钟书和女儿都死亡了。第三部分,杨绛回忆三个人一起生活的时光。第三部分里话语虽然一如杨绛平时的文章里那般温和,但是也时常露出一种辛酸和落寞的情感。杨绛说:“我们仨就此失散了,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。‘世间好物不坚牢,彩云易散琉璃脆’。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”。杨绛写了当时的文革,四清等运动,这些运动并没有她笔下的核心内容,各类原本如狂风暴雨般的运动也被她写得非常平静,显然杨绛的本意在于透过运动来写他们一家人的遭遇,以及在遭遇中如何厮守在一起。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三人的情深。
半生的经历写来很平实,告诉我们一个读者不知道的钱钟书,一个读者不知道的钱媛,更告诉了我们他们的反抗哲学。文字好像在写日记一样平平淡淡,可却让人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。未见一个“悲”字却让人哽咽,不怨又不怒,将一家人六十年来的经历勾勒出来。时而幸福,时而温暖,时而平淡,而最后的“只剩下了我一个”,又让人动容。
杨绛说她已没有家,其实她已经又在《我们仨》里创造了一个家。他们在古驿道上散失,可又在这本书里重新会聚。她们的品格会在这里长存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朱文馨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相关热词搜索:杨绛 成果

上一篇:段哲凯寒假边城系列阅读成果
下一篇:张郅贤寒假杨绛系列阅读成果

分享到: 收藏